福州三中文明学校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11.05.13

浏览次数:3701

来源:福州三中

  创建福建省文明学校活动是我校历年来追求办学稳定高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2003年8月省教育厅确认我校为福建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我校已经连续十一届被省、市授予文明学校的荣誉称号。2009年,我校被评为福建省首届文明单位标兵。下面我们就按照“福建省文明学校(中职中小学)评估暂行标准”的九项一级指标的要求,做出自查,情况如下: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办学方向
    福州市委教育工委十分重视我校领导班子建设,2010年下半年对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使得学校班子结构更加合理,对口分管更加到位,班子职能更加完善。为保障学校领导班子坚强的核心作用,在创建省级文明校的活动中,加强自身建设,认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我校于2007年8月制定了《2007——2010年福州三中改革与发展规划》之后,新一任领导班子全面领会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审时度势,科学探索学校发展之路,2010年8月,我校又制定了《2010年——2013年福州三中改革与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教育创新,提升办学品质和特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工作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思想,从学生未来和终身发展需要出发,切实积淀学生道德、人格、身体、思想、文化等素质,使学生形成适应当下和未来学习和生存的竞争所需要的能力,避免急功近利的教育;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学校的政策与发展必须从素质教育和观念出发;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路子,在管理体制、内部运行机制、办学模式、办学结构上,有所创新与发展,坚持研究型、实验型、示范性的学校特色,保持发展省级示范性高中、新课程实验省级样本校、国家基础教育重点科研课题基地校的功能定位,发展全国知名重点中学和示范性高中的引领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范,促进发展的文化管理方式,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需要出发,努力为学生和教师搭建平台。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知名度,校领导班子在制定办学方向上,强调学校应加强和扩大对外交流。福州三中是福建省对外开放最早的“窗口学校”,近年来,我校在现有作为“汉推基地学校”和开办中加班的办学基础上,加大与台湾及海外教育界的联系与交流,并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泰国兰是大学等多所国外大学保持友好的协作关系。积极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双边、多边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拓宽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积极引进A-LEVEL课程,推动我校英语特色班的开办,从而促进整体办学内涵的拓展。
    多年来,校领导班子坚持高质量的办学发展之路,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促进我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化发展。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彰显优势、再造辉煌。
在素质教育中,我校始终遵照“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原则,注重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体性、整体性和最优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综合效益。
    深入推进依法治校活动,形成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将依法治校作为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基本目标,并认定依法治校是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证。
    深入开展了学校领导班子的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通过领导定期述职、党总支委员会议等途径形成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民主科学、开拓创新、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使领导班子在师生中形成较高的威望。
二、学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民主规范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是我校努力实现管理水平一流、师资队伍一流、学生能力一流、校园环境一流、办学效益一流的重要保障。
    目前,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制度较完善,运行机制健全,各处室、部门能够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办事效率高,工作流程顺畅。因此在创建新一届文明校活动中,为进一步实施我校“以人为本,以诚为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管理中致力于学校评价体系的建立。学校评价体系包括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同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改进,学校逐步形成融技术支持、信息管理、决策支持三个层次功能为一体的高效率OA系统,凸显其在行政管理中的集成化、智能化、多媒体化以及电子数据传输的便捷化等优点。
    创新学校的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科学了的管理体制目标,将“钢性”的制度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以师生为主,努力构建人文见长的学校管理文化。学校通过体制创新寻求发展契机,通过机制创新获得发展动力,提高发展速度。
1、探索制度创新
    学校根据时代的要求和这几年执行制度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重新审视现有的规章制度,在保持各项工作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原来制度中不合理或不合时宜的部分进行适当调整,办求使学校制度简约高效、更加人性化、更具激励功能,最终能够促进教工的自主发展。
 2、规范管理体制
    学校管理一要靠制度,二要靠干部,学校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分管校长、各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层管理,分级负责,形成高效、有序的管理运行体制。加大教研组建设力度,加强集备组与年级组力量的整合,在学校管理方面,完善各行政组织、业务组织负责人的管理、考评、调整作用办法。
坚持定期召开党总支委员会、校行政办公会和教代会,学校重大事情,做到集思广益,集体研究、民主集中、校长决策,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运转自如。
三、课改工作稳步推进,教学质量位居前茅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以“励志、笃学、力行”为校训,形成了“敬业、爱生、严谨、求精”的教风和“勤勉、乐学、创新、超越”的学风。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大大增强,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教学研究、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新课程改革,对于教育领域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管理方式的一次巨大冲击。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作为省级样本校,必须借助新课程的实施这一良好契机更好地凸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借助新课程的实施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为此,2009—2011年期间,我校组织了校教研组长、教研员、部分年段长、班主任赴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国家课改实验区以及台湾地区成功中学等知名中学进行考察、调研,吸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指导我校的课改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三中特色的新课改路子。
(一)科学规划,措施得当,管理到位。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从观念到行动,从传统教学模式到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学生学习方式、教学管理模式等各方面的转变,都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制定了符合校情、切合课改精神的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做到“紧烧火、慢品味、稳揭锅”。把实施新课改的重点放在“努力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
    我校成立了新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根据福州市教育局的要求制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方案》等十套方案,规范了学校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运作和管理,创建了学校课程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以适应新课程的实施。同时,聘请我校特级教师组成福州三中教育咨询委员会,深入一线,对我校发展规划、课程设置、学科专业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科技创新等重大问题提供指导咨询和评议工作,并开展随机听课、参加学校教育教学研讨会、校本教研等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校坚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设置课程,按要求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开发校本课程,认真制订并实施选课制、走班制、学分制等适应新课程需求的配套制度。积极开发校本资源,形成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同时引进“高中新课程教学保障系统”,通过校园网络,完成好排课、选课、学分认定等新课程的管理工作。新课程实验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对此,学校还编印了《福州三中学生学分认定方案和选课手册》,为学生的全面而又具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服务。
(二)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强化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福州三中教师队伍已基本完成新老交替,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比例高达68%。为此我校教师发展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能力,能教、能研、风格鲜明,具有敬业精神的学术型教师。自2009年以来,我校就不断派出业务骨干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他们中有许多已经是省学科新课程指导组的成员,承担学科课改领军者的使命。根据福州市教育局的规定,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通过“岗前”培训,教师们对各自学科的课标要求有了明确认识,为学科实施新课改奠定基础。同时,学校不断完善师徒带教运行机制,提高实效性。骨干教师都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在以年级组为实体的运行体制下,集备组在教研组的指导下切实抓好青年教师业务提高工作。
同时探索与新课改相配套的校本师资培训机制。各学科形成专家引领,学科带头人指导、带动机制。校本培训走出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日常教学中,发挥基础性培训功能,通过校本培训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教师输送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观念,可以及时校正教师在实施课改过程中的误区。
此外,我们还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战略。积极组织教师“走出去”到“课改实验区”考察、学习、交流, “请进来”,即聘请专家、教授、名师到校,参与课改第一线的研讨、讲座、点评指导课堂教学等。这些有力推动了我校课改的进程。
    校本研修是学校发展和新课程实施的中枢和保证,是实现新课改理论与实践“对接”的必经之路。我们确立了《福州三中高中新课程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建立了“学校教研室、学科教研组、年段集备组”三级校本教研模式和管理机制,使校本教研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确保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学校经常召开年级教师大会、教研组长会、学科集备组长会,研究探讨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对合理的建议给予及时采纳使用,适时调整新课改的节奏与优化新课改的布局,确保新程改工作稳步推进。
    学校重视课题研究,坚持走“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路子,做好专题研究工作。以研促教是教学领域改革的中心环节,只有着眼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重视多渠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完善相关考核、评价制度,通过建立教师教学档案,自我检视教学成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塑造教师的专业形象。尤其是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使他们在学科教学方面、竞赛指导方面迅速成长,成为三中的骨干,在福州市乃至福建省的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方名师。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常态化的校本教研机制在三中正逐步形成。
    实施新课程一年来,多位青年教师在各级学科教学比赛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在2010年举办的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中,我校郭欣、池必文老师获得一等奖,黄炳峰、潘驰、林善永老师获得二等奖。在福州市中小学教师技能选拔赛中,我校林侃、黄炳峰、池必文、潘驰、郑友强、郭欣、林善永老师获得一等奖。另外,并有多人次在省市级教学比赛中获奖以及在教学科研中崭露头角。
 (三)、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坚持按照课程改革要求,结合福州市教育局有关指导意见和本校实际,设置课程。
    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工作部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增强改革意识,发挥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先导作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落实教学五环节为抓手,大力加强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夯实基础型课程,开发充实丰富拓展型校本课程,形成三中特色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教研有效模式,求精求实,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福州三中教育教学“高位求发展、办学显特色”的发展目标。
    健全“五育并举、学有特长”的教学格局,实现卓有成效的素质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对必修课、选修课进行合理配比,高一年级以开设必修课程为主,高二开始开设选修I的部分内容,同时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选修课。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多方面的需要打好基础。
    学校坚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完成从理念到操作行为的跨越。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统一,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全面优化基础型课程。我校长期保持基础型课程教学扎实有效的传统,夯实基础,重点探索研究新教材,培养学生基本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科思维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和基础学力培养的同时,也注意学生多元智能和创造性学力的开发。
    充实丰富拓展型课程。学校的拓展型课程以“拓宽知识,培养兴趣,主动发展”为宗旨,致力于学生的“实践体验,潜能开发,特长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特色课程的建设,以及跨学科的专题性新课程开发和建设。进一步体现学校课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选择学习、主动学习的需要。
    规范多元研究型课程。我校的研究型课程建设与开发将继续体现专题性、综合性、开放性特点,突出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对研究性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执行过程,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过程指导与多维度评价。
    进一步利用网络,推进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全面展开,支撑课程改革,逐步构建我校教师学科教学资源库,为提高管理效益、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
    坚持学校教学特色,重视特长学科和尖子学生的培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学校不断创新理科实验班的招生培养机制,在全国、全省各项学科竞赛中继续获得好成绩;同时培养学生的专长和兴趣。学校将加大学科建设力度,2009年以来,更多的学科成为全省的强势学科或居领先地位。
    在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加强基础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主体性特征,广泛开展奥赛和学科竞赛辅导、体育比赛、文艺活动、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我校每学年举办“三大节”即文艺节、科技节、体育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
2、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各级新课程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更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认真按照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和评价。大家认识到:新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的课堂,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新课堂应该是对问题进行充分探讨的课堂,新课堂应该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堂。我们的口号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让创新成为课堂的灵魂。通过教学公开周、组内“观课”活动、“说课”比赛等活动,用新的评价标准衡量教学行为的成败,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
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充分展示我校办学特色,着力于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健康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受学生喜欢和家长的支持,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四)充分发挥新课改的样本校的示范幅射作用
    我校还充分发挥新课改的样本校的示范幅射作用,推动我省、市新课改的进程。我们接待了来自各地区的兄弟学校或教育部门、教研部门到校听课或调研,大部分的学科都承担了省、市级课堂教学研究课的任务,每次研究课都吸引了众多老师到校交流、学习;承担了省厅新课程实验课题《高中模块学习评价的研究》,作为课题组牵头学校,在省厅基教处、省普教室的指导下,我们多次组织研讨会,对课题实验情况进行反馈、交流。
在市级教学公开周活动中,积极了探索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 关注老师的教学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创新学习。这一周的公开课,作为一个交流、示范、辐射的平台,共接待了40多所、一千多位老师到校听课,其中除本市区学校外,八县市及省内其他地区学校的老师也都远道而来,辐射、带动本地区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向前健康发展。
    此外我校各学科骨干教师参与“省名师工作室”的下乡执教活动,为新课改传经送宝。特别是我校“英语省名师工作室”和“数学省名师工作室”发挥了重要的辐射作用。
(五)教育教学质量处于全省同类学校前列
    由于实施卓有成效的素质教育和严格的教学管理,我校高考成绩始终稳定在高水平上,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我校的许多优秀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脱颖而出:2008年-2011年,三中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国家级奖项共6个课题9人,省级奖项25个课题64人,其中一等奖20个。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45人次;省级奖项95人次。获“福建省小科学家”、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 奖项共2人次。参加电脑作品比赛、电脑机器人竞赛获省级奖项共30人次。毛子青、杨沐同学先后获得国际信息学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占呈彦同学的《香蕉枯萎病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项目获中国科协主席奖、英特尔英才奖,2009年9月赴法国巴黎参加欧盟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交流;周博维同学的《慢性心理应激队健康影响的分子机制探究》项目获未来科学家奖,并参加在英国伦敦举行的青年科学家论坛。在美国奥兰多举行的2011机器人世锦赛中,王正钧、李孟航、林德欣三位同学获高中组MATH工程挑战赛季军、手动赛第5名,并获机器人设计创新奖。2007-2011我校共有60名学生因学科竞赛或青少年创新大赛获奖而获得高考保送资格,提前被国内一流高校录取。
    福州三中学生体育竞赛取得丰硕成果,校田径队取得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十一连冠的好成绩,2002以来,我校连续多次被评为福州市体育合格率、达标率先进单位、福建省先进单位。
四、营造德育环境氛围,思想政治扎实有效
    学校充分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认真贯彻《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始终把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灵魂摆在首要位置,围绕我校德育研究课题“高中德育分层次递进教育的目标、内容与途径”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德育工作机构、人员健全,校长对学校德育负总责,分管德育副校长牵头、策划、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形成德育处、团委、学生会、心理教研室、年段为基本框架的德育工作网络,完善了以校长为核心的德育管理实施机构,德育活动经费由学校全额支付,经费得到充分保证,按课程计划开足开好“两课”,利用晨会时间积极开展时事政策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科任教师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环保知识教育,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进行德育渗透,重视班会课作用,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结合本班具体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文明个人和集体等争创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如“体育节”、“科艺节”“歌星大奖赛”“经典音乐会”,组建学生记者团、《三叶虫》刊物,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如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服务、文明劝导队、“迈好青春门,走好成人路”系列活动、“保护母亲河”活动、“爱祖国、爱福建、爱福州”系列活动等,收到良好效果。德育工作形成“善激励、重情感、常体验、求自律”的特色。
学校认真实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校情,具体地制定《福州三中“师德建设”实施意见》和《福州三中师德评价方案》,积极倡导教师勤于耕耘,乐于奉献精神。学校坚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使全校教师员工能恪守职业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讲求奉献精神蔚然成风。同时,学校还十分重视个别教师的思想困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积极引导,化矛盾为动力。
    广大教师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行为文明规范,关爱学生,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工作,严禁体罚或变向体罚学生,倡导课堂教学高质量:即“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主动发现、主动发展”。不搞有偿补课,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禁教师以权谋私,向学生乱收费。近几年,教职工无发生违法、违纪现象。
    学校广大教师教育思想端正,热爱并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在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切实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工作,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都获得发展。
    学校德育课教学严格按照省颁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规定教材进行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为学生传授正确的教育观点,清晰的概念,而且通过明白易懂的说理介绍,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人生、自我,指导学生的自律实践,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增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重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避免让学生单纯背诵教学内容和简单说教。每学期,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任课教师教学情况,业务能力。每年签定师徒合同,做好以老带新工作。从学生反馈和学校多方调查情况来看,社会各界人士、学生对我校教师师德水准、业务能力十分满意。
一贯以来,重视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建设,主要表现在:第一,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习相关文件和法律,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为人师表,不讲教师忌语,以及杜绝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现象的发生。打破狭隘、传统的“唯我独尊”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倡向学生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第二,班主任常规工作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启动班主任培训计划工程,不断提高班主任的责任意识、爱生意识和工作技巧。班主任培训做到日常化、持续化,利用隔周一次的班主任工作例会以会代训,做到校内学习和校外考查、自身说法和专家讲座相结合,并按五个层面递进完成:
①    学。学习相关条例、明确工作职责和内容、德育和心育理论及基本工作方法。
②    听。听取别人的成功经验介绍。
③    说。学会说理、善于说理,学会沟通、善于处事(通过现场会观摩、教育案件判析决断等比赛进行训练)。
④    行。行之有效,“能为人师”,对班级工作的开展基本能够得心应手。
⑤    思。反思总结、研讨、撰写论文,提升工作能力。
    通过学习和培训,力求班主任能三个“学会”:①学会与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技巧;②学会上好各种类型的班会课;③学会借助学生心理档案,综合分析诊断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针对性的教育手段等,提高教育效能。
第三,进一步完善班主任职责,建立建全班主任考核和任免制度。
    建立科学的班主任任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鼓励富有经验的老师承担班主任工作。对于第一年来校的新老师,以“副班主任的”身份与老班主任结对子,积极参与所任班级工作的管理,并承担校生指组的工作,为一年后能顺利走向班主任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正是由于长期不懈的努力,我校近年来德育成效突出,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效果良好,并认真抓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除在学生中开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宣传教育外,学校还制定《福州三中学生手册》,对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应具有的文明行为习惯进行了规范要求,做到学生人手一册,新生入学第一堂课就要求班主任认真讲解,让学生明确要求,行为有方向,力求学生做到知行统一,为使学校德育工作措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我校建立中层干部带班值勤制度,每天督促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养成与遵守,德育处不定期抽查各年段班级整体情况,并及时公布,发现问题及时批评,要求整改,并且在学生中开展周“五项评比”、月“合格团支部”、季“星级教育”、年“先进班级”评比系列活动,大大调动了广大学生参与评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规范”、“礼仪”的理解,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系列评比得到广大师生认可与支持,为进一步改进校风,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使学校形成了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学校连续九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学校”。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劳动实践和社会实践教育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学校通过组织学生校内劳动,赴劳动实践基地集中劳动,组织新生军训社区服务等形式,使学生参加劳动锻炼,接触社会,增长见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及服务意识。
    学校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与劳动实践基地--消防素质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省军区教导大队,禁毒教育基地--林则徐纪念馆及鼓西街道等单位共建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活动,采用分散与集中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德育处、团委、班主任及有关教师作具体组织指导,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总结,并形成序列化、制度化,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整合德育校本课程资源,把德育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生社团活动)纳入学校校本总课程,做到有时间、地点、内容和指导教师。2009年以来校园学生社团组织蓬勃发展,现有十三个社团,并成功举办了福州市中学生首届社团巡礼展。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资源,编写学生成长记录册使用手册。以学生成长记录册为载体,以学生成长过程为线索,结合阶段性德育内容、“三中人素质训练系列读本”和《高中生心理健康》编制系列心理活动课教材,供班主任参考。进一步深入引导学生填写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成长过程中有关内容和资料。努力探索新课标体系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途径,07年学校以课题《高中生的自我综合素质管理与评价的研究》申报福州市基础教育课题研究项目,2010年正式结题。
重视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结合福州市举行首届中小学生礼仪丰采大赛,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在同学们选出心目中的“三中人”的基础,推选参加福州市比赛人选,并积极备战,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一等奖。
    充分挖掘社区服务的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规范化、制度化。每年的寒暑假,我们的学生志愿者服务小组到火车站、西湖公园以及新民社区等地开展活动得到社会的好评。
    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继续以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工作目标的重点之一,在校长室、德育处的指导下,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围绕学校现代化德育的要求,设立了心理研究室——“阳光小屋”,并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心理调控能力,自我满意度均较理想。(详细汇报见附件一)
 
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文化活动氛围浓厚
    一流学校,必须要有高品位校园文化的育人理念,因此校园文化活动永远不只是单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时间和空间。
    在创建新一届省文明校的活动中,除了保持原有的科技节、文艺节和体育节等传统的三大节外,我校还支持校园学生社团组织的建设,重视社团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开展一系列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同时,学校利用功能先进的校学术报告厅为学生举行较高层次的学术报告,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术探究氛围。
1、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我校每学年定期“三大节”即文艺节、科技节、体育节,形成传统特色,师生广泛参与。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如:天文爱好者、湖滨文社、动漫社、织网社、机器人工作室等,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
2、为使在艺术方面有兴趣的学生有更多发展的空间,每学年学校都开展一系列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样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如:元旦迎新晚会、班班有歌声、班班有美展、校园经典音乐演奏会、科艺节、全校文艺汇演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陶冶学生的性情,活跃校园文化艺术气氛。校舞蹈队、合唱团、文社坚持常年正常开展活动,在省市级竞赛中屡次获奖。
3、学校每学年在省体育中心举行为期二天的全校性田径运动会,同时还举办各年段游泳比赛和篮球比赛等单项体育竞赛。学校坚持上好每周体育锻炼课,课外体育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内容,场地落实。学校经常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有效地提高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六、落实学校安全责任,治安环境稳定有序
1、领导重视,为创建“平安校园”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工会主席、团委书记、保卫干事为成员的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小组,把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各级领导的职责范围,并实行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使安全工作人人关心,处处有人把关,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2、全员参与,构建全方位的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三处一室→年段长(教研组长)→班主任→学生。在落实“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基础上,还确保处处有人管,学校依据“平安校园”工作需要,学校领导与各处室,各教研组、各年级、班级签订平安工作责任书。学校设有专职保卫干部,门卫人员5名(其中还雇请二名市保安公司保安人员)加强校门卫力量,几年来,校内及周边没有发生一般刑事、重大刑事、破坏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的案件,也没有发生治安灾害伤亡事故。
 3、学校大力加强安全保卫基础设施建设、舍得花钱买平安,学校学习、工作秩序井然。
七、设施建设条件达标
    我校占地近43亩,现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和体育馆各一座。学校在每学年的寒暑假都对教学设施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缮,确保所有教育教学设施保养完好,满足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具体情况如下:
1.教学楼面积有5359平方米,共六层48间教室,还设有年段办公室和部分教研组办公室,各层楼均设有开水饮用处和男、女厕所。每间教室内桌椅摆放整齐、窗明几净、照明和通风良好,还配备有音响系统、投影系统和广播系统各一套、两块黑板、9盏日光灯、4台吊扇(高三年段还另外配备有三台空调机)等设施。随着校园计算机网建成,千兆宽带光纤连接各幢建筑及各间教室内,教学楼均有与校园网连接信息点,铜缆百兆交换到桌面,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校园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010年,由于校安工程的推进,我校教学楼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我校正根据相关程序,积极组织开展新教学楼的建设,预计2012年完成新楼建设。届时,三中校园将旧貌换新颜,在硬件上将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2.我校拥有一幢面积5600平方米的专用实验楼,其中理、化、生实验室分别为5、5、3间(每间均为90平方米以上),理化各有一间多媒体专用教室、还有一间物理探究实验教室、生物有一间网络实验室。仪器室分别为3、3、2间(每间43平方米以上),实验准备室2、3、l间(每间26平方米以上)。理化生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己达到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标准,能保证学生进行一人一组的分组实验操作、教师演示实验和课外实验活动的正常开展。实验楼设有劳技专用教室3间,每间都达到90平方米,开设劳技项目的仪器配置齐全,还设有两间网络教室(各有64台高配置的电脑)完全可以承担新课程的需要。
 3.学校拥有一座独立的图书馆,建筑面积2353平方米。图书馆的配备了现代化的管理设施,能应用计算机进行采编、编印、流通、情报检索等管理,借书室、阅览室和102个座位的电子阅览室向师生全天候开放,能满足学生上网自主学习的需要。
4.我校建有一座现代化体育馆(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有灯光球场及25×20标准游泳池,此外还有体操房和乒乓球室,整个体育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馆内音响设备、舞台设计、灯光、空调等设备齐全,是目前我省中小学中一流的体育馆。学校在体育馆的附属楼各改建和装修了一间具有现代化的音乐、美术专用多媒体教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硬件保证。
5.我校有300米的塑胶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其中130米的直道有钢架雨棚,设有篮球场8个,排球场3个,有室内体操房面积达322.92平方米。学校的建筑功能和配备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教职员工课余时间的健身锻炼的需要。
6.我校设有固定的卫生健康宣传栏和环保宣传栏,定期更换健康教育和环保教育宣传内容,设有固定的健康教学兼职教师,每学期开设两次健康教育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设有心理咨询室,由心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担任心理辅导担任心理辅导工作,学校更把心理健康研究列入学校德育和教科研的重要内容。
八、校园环境整洁优美
    学校致力于“花园式”校园建设。并结合2012年校庆筹备之际,学校正积极对校园进行了重新设计,形成了校园科学合理布局。2004年在教学楼、实验楼走廊上增设了“名人名言”警句。在注重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教育化以及主要道路的硬化建设的同时,我校每年都争取新增绿地,现在绿化面积已达3000多平方米,并根据季节变化种植大量的花草树木,将校园点缀得四季如春。我校设置了四处学生和教工自行车停车处,重视加强管理,校园内无违章停放自行车和汽车的现象。我校设有两名卫生保洁员,时刻注意校园和办公楼的卫生保洁工作,坚决杜绝了校园内的乱堆杂物、乱设摊点、乱贴乱画等现象。现在我校环境整洁优美,处处点缀有醒目的环保教育、健康教育的宣传画,富有浓郁的育人文化氛围,荣获省、市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4号  闽ICP备07502183号-1 Copyright @ 2002—2017 版权所有:福州第三中学 技术支持:三五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