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了解到信任,班主任应先走进学生的心灵

发布时间:2014.09.03

浏览次数:5679

来源:福州三中

分班后,高二(2)班,这个新文科班成立了。开学头一个月,班级显得特别静,几个学生曾用夸张的语气形容:“老师,新班级太冷了,下课十分钟很多人都在做作业,也不闲聊,自习课我连大气不敢出,教室里太静了。”听后我笑了,看来第一次的班会课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开学的第一次班会课上,我神情严肃,没有讲太多话,仅强调了一个点:“希望大家在新班级中好好努力,我期待着你们的表现,以此了解你们。”“期待着”这三个字,我讲得特别慢,特别重。当时,58个学生,盯着我看,眼神中分明也闪烁着对我这位班主任的期待。

在安静而规矩的教室中,一些“不规矩”的行为显得分外明显,我和所有学生都注意到班上第一次有同学缺交作业了,第一次有学生迟到了,我单独找了这两个学生了解了情况,我发现他们中都有这样的想法:“在以前的班级中,就有这样的习惯……”,而后,我马上利用班会课,严肃地指出班级最近出现的问题,但没有点那几个学生的名字,然后告诉全班学生:“在新的班级中,应重温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改掉以往的不良习惯。”58个学生仍然静静地看着我……此后的几次班会,我又做了几次类似的总结,对于近期出现的问题及时地指出并加以纠正,对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重申并加以细化。当然,除此之外,我也注意到第一次有学生找我问问题,第一次有学生告诉我:“老师,班上的卫生安排不合理,应该……”。

在彼此的期待中我渐渐地熟悉了他们的每一个人,了解了哪些学生责任心特别强,哪些学生自律性比较差……学生也熟悉了我。班上的气氛还是有些冷,还算不上一个温暖、团结的班集体,但我不着急,依然略带严肃地强调在一个文科班里应当刻苦、勤奋地学习……

后来,学生告诉我,他们对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个班主任很严格。

第二部曲:从了解到理解

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学生们对常规要求更加习惯了,自觉地遵守着,一切似乎风平浪静,但学生的心理却不那么平静,有学生在班级日记中对我这个班主任颇有微词了,她这样写道:“班会课,班主任开始讲话了,还是那样的面孔,还是那样的严肃,还是那样的语重心长,还是在谈学习……”,看到这样的评语,我理解学生的感受,但我有自信让他们慢慢见识到:班主任不是只长着这般严肃的面孔的。

可能是文科班的缘故,很多学生爱看书,下课常往图书馆跑,回来时总抱着好几本书,以各种小说居多。回想自己读书的时候,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阅读总能带给我很多乐趣。所以,在班会课上,我借机谈起了“阅读”这个话题,与学生聊起自己在高中时也爱看小说,尤其喜欢看侦探小说,聊起当时看书时的感受,以及为了看书所做的傻事,学生开始很惊讶,然后哈哈大笑。我肯定了他们好读书的好习惯,但提醒他们高中学习任务较重,读书应该有所选择,要读好书,这样既能用阅读来放松休息,也能在阅读中增长见识。这次的班会,似一个突破口,我可爱的学生们终于意识了到他们的班主任也曾有1617岁的时候,也经历过高中生活,也有和他们相识的感受,渐渐地明白在严格的要求背后,班主任是理解他们,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高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更加顺利前行。   之后,我让学生自己组织了读书座谈会、每周好书推荐等活动,让他们在推荐书籍的同时推荐自己,加深58个学生对彼此的理解。在读书座谈会上,一个平时看起来文弱的男生,上台竟滔滔不绝地侃起武侠小说的各大流派,所有人当然也包括我,都对他刮目相看起来。

我继续严格地要求他们,但通过班级日记,班级博客的交流和其他的校园活动的开展,“一个严格的班主任”,不再是学生对我的唯一评语了。

第三部曲:从理解到信任

高二下学期的半期考后,学校开展了好几项集体性的文娱活动,如班班有歌声,班班有美展,健美操比赛,环保服饰比赛等等。这时我的班级风气已与建立之初完全不同了,这个集体有朝气,学生积极向上,集体荣誉感强。对于这些活动,我本来没怎么放在心上,因为我相信我的学生,更信赖我的班委们,他们责任心强,办事能力也强,相信他们能组织好这些活动。谁知道,一天,班长悄悄来找我了,说着说着眼睛都红了,她告诉我,为了完成好这几项工作,她付出了很多,学习也分了心,半期考成绩都退步了,而活动任务重,找班上一些同学帮忙时,有些同学竟然百般不愿意,使她工作吃力,压力非常大。听完班长的话后,我觉得自己疏忽了,而我作为班主任,虽然出于锻炼班干部的目的,但为他们想得还是少了些。面对目前的学习压力,学生们不敢放松学习,但为了集体他们又想把活动做到最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不想用集体主义压人,简单、强硬地告诉她:“作为班长你就应该处理好,完成好”,而是对她说:“老师会和你一起解决这些问题。”之后,我找来几个“不配合”的学生谈谈,发现这些学生并不是不关心集体活动,只是对自己没有自信,班长分配的任务怕完成不好,所以推脱。为此,我指导几个班委重新分配任务,把全班同学按活动项目分组,剩下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同学多承担班级的值日和大扫除等工作,让参加活动的同学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准备,大家对这样的分配都很满意。制作环保服饰和练习健美操的学生,有时放学后还要留下,我便去看看他们,给他们提点意见,为他们打气。一次学生制作服装实在来不及了,下课时把衣服交给我,拜托我帮他们把衣服再加工一下,我也欣然接受,帮他们打了一回下手。后来,比赛结果出来了,每一项比赛,我们班都有名次,其中一项是年段第一,还有好几项是年段第二名,鉴于班级在各方面的优秀表现还被评为“市优秀班级”。学生们面对奖状高兴极了,班长也跑过来与我拥抱,我告诉他们:“老师希望你们知道,我会与你们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信任了我,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问题了,不用我找他们,他们常会自己跑到我的办公室,找我谈心……

案例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一个的新班级如何变得有血有肉,有温度,有灵魂?班主任如何将自己的关爱传递给学生,学生们如何在这样的班级中团结互助,展翅高飞?是人与人之间信任!而作为班主任应先迈出一步,主动寻找突破口,获得自己学生的认可,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学生的心灵:

第一阶段:加深彼此了解

在班级建立之初,学生都希望将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得到班主任的认同。这时,班主任明确地提出原则性的规定,严格要求,学生基本上都能积极配合。与此同时,从细微处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遇到违规行为,果断、公开、公正地处理,从而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留给学生“坚持原则,重视规范,处事公平”的第一印象,是保证这个集体所有学习、活动顺利、有序开展的基础。

第二阶段:突破心理隔阂

初期的陌生感消失后,班主任依然只会刻板地提要求,学生自然不是那么乐意接受了。针对学生的各种情况,班主任应感同身受地思考,蹲下身子同学生平等地交流。懂得表露自己,是班主任是获得学生理解的关键一步。在同理心的基础上提出中肯的建议,学生就较能理解在班主任硬性规定背后的良苦用心。

第三阶段:实现师生互信

相处久了,班主任和学生会共同经历很多事情,遇到问题时,班主任摆出居高临下、理所当然的态度,把问题全推给学生,或对于学生的困难,仅是空洞的鼓励,反而会拉大了师生的距离。真诚地帮助学生,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必要时全力相助,共同面对,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从陌生到了解,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信任,突破这三个环节,人与人才能坦诚交往,真诚交流,彼此影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教育学生认识自己、克服不良习惯、调整心理和思维、磨练意志和能力……,这些任务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又是多么地困难啊,师生如果没有信任感,班主任又将如何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所以,在开展具体德育工作前,班主任应先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明白班主任作为他们的师长,是督促他们努力奋斗的人,是理解他们痛苦、烦恼的人,更是以负责任的态度,以经验和智慧帮助他们共度难关的人,用心灵赢得心灵,班主任才能实现教育的本义!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4号  闽ICP备07502183号-1 Copyright @ 2002—2017 版权所有:福州第三中学 技术支持:三五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