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2年福州三中教务处三年规划

发布时间:2011.06.02

浏览次数:2684

来源:福州三中

2010-2012年福州三中教务处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和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的大背景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习贯彻《纲要》和“会议”精神为主线,继续传承福州三中:“以人为本、以诚为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办学传统,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在新学年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增强改革意识,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先导作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教学五环节为抓手,大力加强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夯实基础型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形成三中特色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教研有效模式,求精求实,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快速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福州三中教育教学“高位求发展、办学显特色”的发展目标。
 
(二)工作目标
1.落实《纲要》和全教会精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完成从理念到操作行为的跨越。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统一,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2.全面优化基础型课程。我校的基础学科教育将继续保持发扬基础教学扎实有效的传统,夯实基础,重点探索研究新教材,培养学生基本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科思维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和基础学力培养的同时,也注意学生多元智能和创造性学力的开发。
3.充实丰富拓展型课程。学校的拓展型课程以“拓宽知识,培养兴趣,主动发展”为宗旨,致力于学生的“实践体验,潜能开发,特长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强特色课程的建设,以及跨学科的专题性新课程开发和建设。进一步体现学校课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选择学习、主动学习的需要。
4.规范多元研究型课程。我校的研究型课程建设与开发将继续体现专题性、综合性、开放性特点,突出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对研究性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执行过程,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过程指导与多维度评价。
5.进一步完善以教研组为依托、备课组为载体的学科建设体制和运转模式,深化教学常规管理,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方面形成适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师生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提高教学实效。
6.进一步利用网络,推进学校数字化校园工作的全面展开,支撑课程改革,逐步构建我校教师学科教学资源库,为提高管理效益、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
7.立足本校,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健全教师培训管理制度。在校本研修中,加大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比重,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人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8.抓特色教学,重视特长学科和尖子学生培养。
争取在全国、全省各项大赛中继续获得好成绩;同时培养学生的专长和兴趣。学校将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力争在三年内更多的学科成为全省的强势学科或居领先地位。
9.进一步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拓宽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推动我校英语特色班的开办和整体办学内涵的拓展。
 
(三)具体措施
1、聚焦课堂,深化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①改变教师传统的传递性教学方式,深入开展“主动发现、主动发展”的教学实践研究。从三方面进行重点探索:第一,整合教学内容,加强知识的应用性,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第二,改进教学的方式,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教学中多看书、多动手、多思考、多提问、多讨论,在参与中发挥主体作用,在参与中获得亲身体验,得到提高和发展;第三,改进教学手段,努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一些学科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从而实现教师的研究性教学。
②改变学生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切入口,加强学习目的性,尤其是远大目标的教育。从高一新生进校就引导学生根据培养目标,自我设计“三年发展导航计划”。
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抓手,倡导科学的学习方法,举办“学习方法系列讲座”,以及“学习方法咨询”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法研究,开展“探索具有本人特色的学法”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习方法交流会”等。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挖掘学科课程中具有生成性的探究主题,提供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不断改进自身的学习方式
③改革教学评价,探索与研究性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建立教与学两方面评价并重,并突出效益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重视“教师教得如何”,也重视“学生如何学”,重视教法研究、也重视学法指导,重视效果,也重视效益。
学生学业的评价的改革:实行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兼顾的综合评价方式;基础型课程的考核,文科学科要增加开放性命题、开卷答题、撰写小论文等注重能力评定的比重;理科学科要增加学生自主实验、创新实验等注重能力评定的比重;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考核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论文、作品、文章等进行综合评定。个别学科,部分优秀学生可逐步地试行“免试制”,使优秀学生有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使教学测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而不仅仅起“判定作用”。
 
2.精心实施,不断优化基础型课程,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
①认真研究新教材课程标准,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调整完善我校各学科课程纲要。在充分理解和贯彻国家课程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明确各学科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策略、资源需求以及评价标准。优化基础型课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础性学力和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②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精选自编适合我校学生的训练习题,作为学习的辅助资料,并形成我校学科题库。通过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措施,向减负增效目标迈进。
③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我校对学生要进行分层教育的探究,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促进各类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跳一跳,摘得到”,经常处于“最近发展区”,不断努力,不断成功,不断发展,从中探索培养学科尖子生的规律和帮助困难学生提高的策略。
④加强体育教育,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在加强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康保健和自我保护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达到“强身体,益心智”的体育教育目标。在普及体育教育基础上,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专项兴趣,搞好校运动队的建设。
 
3.积极开发整合拓展型课程,满足学生的选择,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潜能。
①进一步加强拓展型课程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对教材以及教法做深入的研究,调整教材,改进教法,使这门课程成为学生喜爱地学校特色课程。
②依据源于学生需要,服务于学生需要的原则,加大拓展型课程开发的力度,体现课程设置种类的多样性、课程目标的层次性、课程内容的时代性,按时保质完成“福州文化系列 ”、“科学技术与创意实践系列 ”、“ 公民素养与身心意志系列”实施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个性化地学习、有情趣地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打下基础。
③进一步加强拓展型课程的管理和评价。对教师开课申请、教务处组织人员审核、教师制定或修改课程计划等环节做到规范操作,保质保量。初步形成拓展型课程的评价体系,对每一门开设的课程进行全面的总结、梳理,不断优化,评选出学校精品课程。
④课程开发与实施采取个人与集体相结合,各教研组在教师个人开发课程的基础上,形成一门有质量的教研组课程,每位教师都能成为该课程的实施者。
⑤加强社会资源的利用,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聘请名人名家开设专题讲座,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4、继续加强研究型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能力。
①进一步完善研究型课程的组织管理形式和制度保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建立我校研究型课程课题档案,确保课程规范有序实施。
②注重专题性学习与开放性学习的有机结合,继续加强学生自主研究过程中的指导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动手设计操作,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③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学习,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研讨活动,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
 
5.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探索教研有效模式。
①加强教研组建设,发挥集体智慧。在教研活动中强化“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研课”五环节的研究,强调教学反思与感悟。对于新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能进行专题研讨,以问题为载体,任务为驱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益。
②制订《福州三中优秀教研组评选细则》,通过优秀教研组评比,倡导“四结合“的教研方式,即:个体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个体实践与集体评课相结合;个体反思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形成学习型、研究型的教研组。
③精细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以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环节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对各年级教学常规的检查、注重每一教学过程和环节的质量监控、重视教学评价的改革,使教学活动更加有序、规范、有效,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④针对高中教学特点,确立校本教研课题为抓手,研究教法和学法,探索适合校情的教学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
 
6.加强网络和信息化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①在已有的校园网的基础上,制作学校各学科教研组网页,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提高管理效率,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各种管理资料可通过网络传输,尽可能做到无纸化管理。
②加强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培训。通过培训,不但使教师能够熟悉教育技术工具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而且能使教师掌握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建立让学生自主、创造性学习的环境,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水平。
③借助校园网,开展网络教研:设置课程改革专栏,及时发布课改成果;依托校园论坛平台,就科研课题及课改中的热点问题展开大讨论;开辟教师博客芳草地,展示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个人风采。
④继续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资源建设上以引进、购买、自制等渠道不断充实教育资源库内容。重点要加快各学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的建设,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改科研提供条件。每个学期教师各级公开课所制作的课件、大型公开课的课堂实录,教师讲座的演示文稿、教师在期刊杂志发表的论文等,要及时发布在校园网站上,实现资源共享。
 
7.积极推进校本研修,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①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立立体的、全方位的、多元的校本研修保障机制。整体规划学校教师专项培训,每学期定期组织学习。专项培训内容以心理教育知识、人文知识、学科知识为主。分阶段规划三年师训的校本培训项目,建立有效运作机制,调动教师自身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将师训由社会、学校的客观要求转化为教师自我主观需求。
②学校教研与教师培训有效结合,研中有训,训中有研,研训一体,教师通过自读、研读教学论著,尝试课堂实践,同伴互助听课、评课,经常性的教学反思,促使教师追求“有效课堂”和“有效训练”,努力提高常态课教学质量,争取在各类教学评比中有更多的教师能脱颖而出。
③积极鼓励和推荐教师参加省、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加大校级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继续做好青年教师的师徒结对工作。积极支持教师的学历进修,尤其是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历进修,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④加强对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合理安排教师的校外学习活动;为教师参加省、市级的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提供保障。在教师发展方面要更多的为各类教师发展创设平台: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教师论坛、校级研究课、对外公开课、教师论文评比、优秀课件评比、精品课程评审、研究性学习优秀指导教师评比,优秀青年教师评比等。
 
8.抓特色教学,完善并实施我校尖子学生培养方案。
进一步完善、规范学生学科竞赛激励政策,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扎实做好选拔、上课、集训、参赛等各环节的工作,争取在全国、全省各项大赛中继续获得好成绩;同时培养学生的专长和兴趣。学校将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打造强势学科,提升发展学科,扶持薄弱学科,力争在三年内更多的学科成为全省的强势学科或领先地位。
 
9.进一步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现有我校作为“汉推基地学校”和开办中加班的办学基础上,加大与台湾及海外教育界的联系与交流,积极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双边、多边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拓宽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推动我校英语特色班的开办和整体办学内涵的拓展。
力争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促进我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化发展。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彰显优势、再造辉煌。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4号  闽ICP备07502183号-1 Copyright @ 2002—2017 版权所有:福州第三中学 技术支持:三五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