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读书了吗?

发布时间:2012.10.15

浏览次数:3292

来源:德育处

同学们大家好!

我十分荣幸得到了一个机会,在这样一个笼罩着金子般光辉的校园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关于读书的话题。

同学们,今天,你读书了吗?

我常常和我的学生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福州南街的一家狭小的简陋书店,当时它的名称叫树人书店。这家书店总首发最新的书籍。每到新书,书店狭小的柜台就挤满了闻讯而来的求知若渴的人。我常常挤不进去,只好在无数攒动的人头外伸长脖子张望,眼巴巴的盯着从人群中转出的一张张热汗淋漓却十分满足的笑脸,想知道他们究竟都买到了什么书。我依稀记得当时他们紧紧攥在手里的书似乎都是一些国外哲学艺术类书籍。我最后总是万分羡慕地看着他们兴奋地带着抢到的书大声招呼着同伴扬长离去。

这是中国走过十年文化沙漠后的经典一幕,就发生在恢复高考后的80年代的南方小城。狂热买书的人们不是为了考试,而纯粹出自心灵的需求。

今天,书,它的魔力还在吗?

也许大家会嘲笑我的疑问,我们是学生啊,每天都在读书啊。

是,今天我们拥有更好的阅读条件,有更多的选择阅读的方式。各式各样的图书城不是越来越多了吗!网络阅读不是越来越便捷了吗!

但是,同学们,正如你们所看到的那样,我们的阅读就如书屋的缩减卖大量教辅的书城的不断崛起一样,带上了更多的功利色彩,这个色彩迷住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到也不能看我们真正喜爱的书籍。我们根据眼前的需要机械的把书籍分为有用和无用。有用的越来越少无用的越来越多。我们看不到我们可能丧失的为自己选择真正感兴趣的优秀书籍的能力,我们很可能也失去了在我们热爱书籍中交到挚友找到人生导师发现那一个真正的自我的的机会,伴随而来的是我们可能丧失的人类弥足珍贵的创造力。我们戴上了过多阅读的桎梏。我们更多的希望或者被期望阅读带给我们世俗意义上的立竿见影的成功。今天我们说寒窗苦读,其实是因为我们将读书与成功紧密相连,所以即使身处温暖舒适的环境我们也会感受到如林妹妹般的风霜刀剑的逼迫。不能使我们立即获得成功的阅读总是自觉不自觉的被剥夺,比如高考。比如财富,比如功名。这镣铐是如此沉重,使我们常常忘记阅读给予我们最初的那份快乐。我们看不到阅读能带给我们看不到的成功,如果我们也要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的话。

我们,离真正的贴近心灵的阅读,越来越远,包括我自己。

让我们回忆起那些真正令我们着迷的快乐的阅读吧。

书,能给予我们短暂的人生以另一个恒长阔远的精彩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即时你被围在坚硬而冰冷的钢筋水泥间,你依然可以享受春日观花,夏日听蝉,秋月吹箫,冬霜饮酒的人文情怀。你可以听闻千年之外黄沙漫天中的金戈铁马,看苍穹明月下的渺渺漠北,可以流连烟雨迷蒙的小桥流水,赏亭榭廊房假石山水的精微妙趣,去细细揣度中国士子的烟霞之侣、林泉之志;可以想象红酥手、黄藤酒的温馨浪漫,也可以在“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诗句中闻到战争的凶残血腥,激荡起和岳武穆同样悲壮的爱国情怀。可以明了人生得意时纵酒高歌的喜悦,可以学习面临生命困境时竹杖芒鞋的勇敢通脱,还可以尝试着去接近那“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自在。

当然更有人类的启蒙、文明的传承、无数的发明创造,是,书,就是人类的精神之光。

所以,童年贫穷历经苦难的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这样形容他对书的饥渴: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所以,在和平年代,如果拥有一个闲暇宁静的午后,桂香竹影下,泡一杯香茗,捧一本心爱的书籍,轻轻翻阅,闻着书页散发出来的淡淡墨香,那是多么令人陶醉的另一个世界。

这,当然不是那种急功近利的阅读所能带来的。

荀子曾比较了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他说,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禽犊,就是指家禽、小牛之类。也就是说:荀子认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这种讨人好评的学习就是一种过于功利性的学习,它不能提升自我更不能完善自我。也就决定了过于功利性的学习只能铸就圣人笔下的“小人”。

刚刚过世的乔布斯是怎样实现了他改变世界的理想?创新。大家都会这么回答。可是创新需要积累。乔布斯曾在他就学的里德大学,不务正业,跑去旁听英文书法课,后来他如果我在大学里没有旁听过英文书法课,Macintoshmac麦金塔)电脑就不会有那么多漂亮的、比例匀称的字体。事实上,乔布斯还是禅宗的爱好者。禅宗不看重经文,不讲究繁文缛节,不提倡繁琐思辨,一切唯心、万法唯识,讲究发自内心的顿悟。乔布斯后来在苹果体现出的各种天才,包括慧眼独具的战略思考、艺术唯美的产品设计,多少都有一些他此前参禅悟道的影子。

这样的例子很多。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先生,却对音乐、绘画、摄影、文学等都情有独钟。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曾撰文介绍,钱老爱好广泛,平日常去参观书画展,对国画艺术有自己的见解。对书法、诗词、音乐认识颇深,除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交响乐外,也喜欢中国佛教仪式和宫廷礼仪等古典音乐,引用诗词更是信手拈来。

钱学森曾说,“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了科学创新思维。他也曾亲口对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

实际上,爱因斯坦钟情哲学、艺术,每天拉小提琴,还弹得一手好钢琴;为原子弹氢弹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汪德熙也是一位钢琴家;同济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写得一手好诗,李四光会谱曲,还有竺可桢、苏步青、高士其、李政道等等。古今中外的大师级人物,概莫能外。

正是这种不急功近利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铸就了人生的高峰。

虽然,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面前的现实,但是不过分功利的贴近心灵的阅读能使我们有更开阔的思维空间,能培养我们锐意进取的创造力,使我们拥有更为宽容勇敢坦荡的人生态度,拥有更能获取幸福的内在的力量,从而享有一份人之为人的精神的高贵和自由.

    所以, 爱书吧!爱那些真正贴近我们美好心灵的书吧,我想和大家一起说:今天,我们读书了!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4号  闽ICP备07502183号-1 Copyright @ 2002—2017 版权所有:福州第三中学 技术支持:三五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