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励志成才教育资料-哈佛秘诀系列6.doc

发布时间:2012.03.29

浏览次数:6759

来源:德育处

哈 佛 秘 诀 之 二 梦 想 篇
梦想 ── 装点岁月的风景
梦想的起点
在泰晤士河畔,在钟声回荡的国会大厦西南侧,耸立着英国最古老的建筑物──威斯敏特教堂。这里长眠着从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等20多位国王,憩息着牛顿、哈代、狄更斯、达尔文、吉卜林这些享誉世界的巨人,还有二战“不列颠之战”中牺牲的皇家空军战士。
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树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段广为传诵的碑文: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漫无边际,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一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过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我的家庭,然而,这似乎也不可能……
现在,我已经躺在床上,就在生命将要完结的时侯,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就首先改变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作一些重要的事情;就在我为国家服务的时侯,我或许能因为某些意想不到的行为,改变这个世界……
几乎每一个参观威斯特教堂的人,都会在这块石碑前驻足片刻,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多数人生来都平凡。这段碑文不仅给许多人以启示,而且还给人以鼓励;如果你不能做很大的事情,你可以从自己开始,先做一些很小的事情──从现在开始,从平凡开始。
年段共勉:如果我们不厌倦做小事,我们就能够做大事;如果我们不放弃做平凡的人,我们就可能做伟大的人;如果我们愿意改变自己,我们就可能改变世界                      你必须要有目标
有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一个叫莎拉,一个叫迈克尔。当莎拉6岁,迈克尔4岁的时侯,父母决定为他们养一只小狗。小狗抱回来以后,他们专门聘请了一位训兽师来训练它。
在第一次训练开始之彰,训兽师问他们:“小狗的目标是什么?”夫妻俩面面相觑,颇感意外,他们一脸迷惑地嘟嚷着说:“一只小狗还有什么目标?它的目标当然就是当一只狗了!”
他们实在想不出,作为一只狗,还能有什么另外的目标?
训兽师极为严肃地摇了摇头说:“每只小狗都得有一个目标,否则我们根本没法训练它。你们是想训练它守门,还是为了和孩子们一道玩耍?或者只是作为你们的宠物?我必须知道这些。这就是它的目标。”
在训兽师的精心引导下,这只小狗被成功地训练成孩子们的好朋友,它可爱的举止,忠诚的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使它成为这个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训兽师,这对夫妇还学会了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他们树立目标。
他们的教育最终没有令人失望:小莎拉成了一家电台的主播,而迈克尔则成了纽约第108任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
他们永远都记得训兽师的那句话:一只小狗都要有自己的目标──何况是一个人呢?
年段共勉:人生是一次航行,唯有那些目标明确的人,他们的到达才是自己的期望。没有目标的人不过是在盲目地跟从──他们到达了,却不会有任何收获──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到达那里。不要把别人的期待当成自己的目标,你有你的方向,沿着你的方向出发、前进,你的终点才有意义。
每天自问一次:我今日的目标是什么?我今生的目标是什么?没有目标,我们将连一只狗都不如。
我们不应该贫穷
美国人约翰·富勒的故事深深地影响了我,富勒家中有7个兄弟姐妹,他从5岁开始工作,9岁时会赶骡子。他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经常和儿子谈到自己的梦想:“我们不应该这么穷,不要说贫穷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为你爸爸从未有过改变贫穷的欲望,家中每一个人都胸无大志。”这些话深植富勒的心,他一心想跻身于富人之列,开始努力追求财富,12年后,富勒接手一家被拍卖的公司,并且还陆续收购了7家公司。他谈及成功的秘诀,还是用多年前母亲的话回答:“我们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为爸爸从未有过改变贫穷的欲望,家中每一个人都胸无大志。”富勒在多次受邀演讲中说到:“虽然我不能成为富人的后代,但我可以成为富人的祖先。”你是否有改变自己的强烈欲望你是否有做富人祖先的雄心大志。
年段共勉:无论追求财富,或获取健康;无论谋求功名,或寻找快乐;无论寻找利益,或追求自由……如果要达到目的,首先必须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并锲而不舍地为之奋斗。
福勒说过:假如你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那么,当你看见它的时候,你就会很快地认识它,并能紧紧抓住它。
命运其实有两个部分
自从你生下来的那一刹起,你就注定要回去。
这中间的曲折磨难、顺畅欢乐便是你的命运。
命运总是与你一同存在,时时刻刻。
不要敬畏它的神秘,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
不要畏惧它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
不要因为命运的怪诞而俯首听命,听任它的摆布。
等你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会发觉,命运有一半在你手中,只有另一半在上帝手里。
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命运就越强大,你的获得就越丰硕。
在你彻底绝望的时候,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
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的手里还握有另一半。
你一生的努力就是:用你自己的手中的一半去获取上帝手中的另一半。
所谓的“与命运抗争”,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说到底,还是与自己抗争。
年段共勉:即使上帝真有不公平,至少有一点他是公平的,他将命运交出了一半给所有的人!就这一个条件,就给了我们把握生命的空间;就这一个条件,已足以使我们有能力和命运的不公挑战。
安东尼的大西瓜
小时侯,安东尼每年夏天都要随着父母去阿拉斯加看望爷爷。他是一个佝偻着身子的老头,不过安东尼听爸爸说,爷爷年轻时很英俊,很能干。他做过教师,26岁时就当选为州议员,晚年退休后,经营一片农场。
农场的一草一木都让安东尼感到新奇而愉悦。宽阔的原野,高高的草垛,哞哞的牛叫,清脆的鸟鸣……一切都令他流连忘返。
“爷爷,我长大了也要来农场,和你一起种庄稼!”一天早晨,安东尼兴致勃勃地对爷爷说。
“你想做什么庄稼呢?”爷爷微笑着问他。
“我想种西瓜,就是那种又甜又大的西瓜!”安东尼兴奋地告诉爷爷。
“唔,好!”爷爷棕色的眼睛快活地眨了眨,然后接起安东尼的手说:“那么,让我们现在就赶快播种吧!”
安东尼从邻居玛丽丽姑姑家要来了五粒黑色的西瓜籽,还借来了一反锄头。在一棵大橡树下,爷爷教他翻松了泥土,然后把西瓜籽撒下去。忙完这一切,爷爷说:“工作完成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等待吧。”
当时安东尼还不懂得“等待”是怎么回事。那天下午,他一直朝西瓜地里跑,不知跑了多少趟。也不知为它浇了多少次水,简直把西瓜地变成了一片泥浆。谁知,直到今晚,却连西瓜苗的影子也没有看见。
晚餐旧上,安东尼问爷爷:“我都等了整整一个下午,还浇了那么多水,可是西瓜还没长出来。我们还得等多久啊?”
爷爷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你这么专心地等待,也许瓜苗会早一点长出来的。无论什么事,只要你有信心,它就会实现。”
第二天早晨,安东尼一觉醒来就往瓜地里跑。咦,一个大大的、滚圆滚圆的西瓜正躺在那里,还有一根长长绿绿的藤子连着它!他兴奋极了:“嗨!我种出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了!”
那几天,别提安东尼有多长高兴,他逢人便说:“告诉你,我种出了世界上最大的西瓜!”
长大以后,安东尼才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远处瓜地移到橡树脚下的。尽管这样,他不认为那是一种游戏,也不认为是慈爱的爷爷哄骗孙子的把戏,而是一个智慧的老人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心中适时地播下了一粒希望的种子。
如今,它东尼有了自己的孩子,事业上也有所成就。但他始终觉得,自己乐天派的性格与成功的生活,都是爷爷在那棵橡树下播撒的种子长成的──是爷爷让他在少不更事的时侯,真实地体验了“希望”与“成功”的滋味。
年段共勉:只要是一小片土地,就可以为孩子播种一个很大的希望。很多事物都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然而,孩子的快乐、期待却不受任何事物的羁绊,因而我们的爱心和想象也不应该受到任何约束。只有这样,孩子童年的原野才能变得宽广辽阔。
未来我是──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叠练习册,它们是皮特金幼儿园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
他本以为这些东西在德军空袭伦敦时,早已被炸毁了。没想到,它们竟安然地躺在一只木箱里,并且一躺就是50年。
布罗迪随手翻了几本,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大约三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的总统,因为他能背了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其他同学最多只能背出7个;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内阁……
总之,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有想当驯狗师的、有想当领航员的、有要做王妃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产生了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练习本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
当地一家报纸得知布罗迪的这一想法,为他发了一则启事。没几天,书信从各地向布罗迪飞来。他们中间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自己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自己当年的作文簿。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了练习册。
一年后,布罗迪身边仅剩下一个作文本没人索要。他想,这个叫戴维的盲孩子也许死了。毕竟50年了,50年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人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珍藏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忘记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其他的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面前。”
年段共勉:布伦史特的这封信后来发表在《太阳报》上,他作为英国第一位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谁能把3岁时想当总统的愿望保持50年,那么到那时,他一定就是总统了。产生了一个愿望并不难,难的是将它保持下去。我们有毅力将一个愿望保持50年吗?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4号  闽ICP备07502183号-1 Copyright @ 2002—2017 版权所有:福州第三中学 技术支持:三五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