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宣传栏

发布时间:2011.09.09

浏览次数:9363

来源:福州三中

昨天仿佛才刚刚开学,一眨眼半期考已经结束。作为高一的新生,你是否已经适应了新的生活;高二的你是踩着轻快的脚步还是在成长路上徘徊;经历了高二成长的蜕变,高三,你加足马力了吗?
青春是美好的,成长是美丽的。但在成长的过程中,绝不可能永远是一帆风顺,其中有曲折,有风浪,也有痛,一种成长中的痛。这美丽的痛能让我们告别稚嫩和青涩,学会理性和坚强;告别轻狂和无知,学会内敛和勤奋;告别鲁莽和怯弱,学会责任和执著。既然竞争不可避免,失败谁都有过,那么我们就要有直面的勇气,勇敢去面对。
无论你困惑,无论你烦恼,无论你痛苦,阳光小屋永远陪伴你。。。。。
 
阳光小屋开放时间:
周一到周五中午12:30------2:30
                         周一、周三、周五下午4:30-----5:30
电话咨询时间:
周一到周五早上8:00------11:00
                         周五下午2:30-----4:30
                         (电话号码:87522915)     
网络咨询时间:
周二、周四晚上9:00-----10点
                    (QQ: 1048679451       邮箱:lffyf@163.com)      
阳光小屋与你一同成长,每月一期的阳光报纸也将告诉你许多应对成长问题的小技巧,寻找幸福的小窍门。如果你有想法希望与同龄人分享,欢迎投稿。
高一的孩子们你们适应了吗?
★怀旧心理:由于生活方式、习惯、环境的急剧变化,加上远离原有熟悉的老师同学,这对缺乏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某些年龄小、依赖性强的学生,面对新环境、新面孔,怀旧心理油然而生。  应对招数:“怀旧”心理其实是一种表象,背后反映的还是对高中生活的不满,觉得“现在不如从前”。还是应该着眼现在,看看自己对新生活不满意的方面在哪里,对那些可改变的努力改善,而一些不可改变的方面(如高中里不可能再像初中,再成为班级或者学校的焦点)则要尽量去适应。
★间歇心理:初三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体验是学子们终生难忘的。经过超负荷的拼搏以及身心能量的过度透支,高中生入学后几乎身心俱惫,相当部分同学滋生了对学习的厌倦情绪。由于心理紧张系统解除,学习上无动力,行为上提不起劲,喘口气,歇歇脚的心理比较普遍。
应对招数:初三紧张的学习之后,有一个休息阶段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有意识地让自己早点调整过来。随着半期考的结束,新一轮的角逐又将开始,你是否准备好了呢?建议在半期考之后,给自己列一张计划表,将自修、休息、社团活动都安排好,这也能起到督促作用。
★自卑心理:产生这种心理有两种情况:一是角色地位变化诱发的自卑心理。进入高中后,发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种位置的重新洗牌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一遇挫折,往往导致他们自我评价失真,从而诱发自卑心理。二是部分同学在与新同学的交往过程中,发现自己在社团活动,特长等方面都没有特色。因此一心埋头苦读而很少注意全面素质发展的同学,深感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劣势而滋生自卑心理;
应对招数:有自卑心理的新生容易出现“泛化”状况。也就是,一旦一个方面不如别人,就会觉得很多方面都不好,容易全盘否定自己,这种心态在新生中最容易出现。这个时候就建议给自己一次优点轰炸,挖掘自身优点,作自我肯定。在与同学交往中扬长避短。
心灵小故事:
有位老师进了教室,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他问班上的学生说:「这是什么?」,大家都异口同声说:「一个黑点。」老师故作惊讶的说:「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

感悟:  你看到的是什么?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缺点,但是你看到的是那些呢?是否只有看到别人身上的黑点;却忽略了他拥有了一大片的白板(优点)?其实每个人必定有很多的优点,换一个角度去看吧!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高二----成长----蜕变
学生:以前成绩还不错,各科都很均衡的,可自从高二文理分科后,各科均衡的优势就消失了,总分和在班级的名次都下滑了很多,一想到高二离高三不远,心理就很着急。
咨询师:地位的变化,对自己的评价也发生了变化,对自己少了些自信,多了些自卑,并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聪明。怀疑自己有没有再将学习搞好的能力,因此产生焦虑。首先应该承认自己暂时性的劣势,接纳自己的不足,客观看待自己;其次重新评价自己和他人,为下阶段的努力提出适当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先使自己的心态重新趋于平衡,"心静如水方能气贯长虹"。
心灵小故事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柱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地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请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请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请求他帮助我,教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感悟:  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怎样改变不合群性格?
学生:我是一名高二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特别是文理分班后,唯一的好朋友也分开了,感觉更孤独,别人都说我不合群,我心里很难过。老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
咨询师:合群作为一种性格特征,具有既能够接受别人,同时也能被人接受的社会适应性特点。合群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他们不封闭自己,愿意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心理世界;同时,合群的人往往是善解人意的、热情友好的,因此,他们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较多知心的朋友。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改变不合群的性格呢?
1.学会关心别人,向别人求助
如果你期望被人关心和喜爱,你首先得关心别人和喜爱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克服困难同时又会给自己带来满足感,增强了你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同时在自己困难时要懂得向别人求助,别人在帮助你克服了困难之后,你诚挚的致谢,别人也会感到愉快,这就沟通了人际之间的情感互动。
2.保持人格的完整性
保持人格完整的最好办法,是在平素的接人待物中,把自己的处事原则和态度明白地表现出来,让别人知道你是怎样一个人。这样,别人就会知道你的作风,而不会勉为其难地要你做你不愿做的事,而你也不会因经常需要拒绝别人的要求而影响彼此间的人际关系了。
3.学会和别人交换意见
合群性格的形成有赖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始于相互的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又要靠彼此在思想上和态度上的沟通。因此,经常找机会与别人谈谈话、聊聊天,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是十分必要的。友情是在相互的施与爱之中生长的。孟子说得好:“爱人者恒爱之”。你如果能主动伸出善意的手,它马上就会被无数友情的手握住的。
 
 
 
 
 
 
 
 
 
 
 
高三,因信仰而璀璨
心灵小故事: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10年后,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说道:“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感悟:现实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稍微具有一点山田本一的智慧,一生中也许会少许多懊悔和惋惜。
 
坚信,因而幸福
我们经常焦虑,因为我们总是问: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吗?我的理想真的能实现吗?下面的一个小故事告诉了你最好的答案!
一位以弹奏弦琴卖艺为生的盲人,从小失去光明,他非常渴望有一天能亲眼看看这个世界,他四处寻医问药,但多年不能如愿,他失去了活着的信念,想选择投河的方式来结束生命。
一位方丈救了这位盲人,并对他说:“我给你一个保证治好眼睛的药方,不过,你得弹断一千根弦,才可以打开这张纸单。在这之前打开,是不能生效的。”
于是,这位盲人带了一位也是双眼失明的小徒弟游走四方,尽心尽意地以弹唱为生。过了一年又一年,盲人在他弹断了第一千根弦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将那张一直藏在怀里的药方拿出来,请明眼的人代他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药材,好治好他的眼睛。
明眼人接过纸单来一看,说:“这是一张白纸嘛,并没有写一个字。”那位盲人听了,潸然泪下,突然明白了方丈那“一千根弦”背后的意思。就为着这一个“希望”,支撑着他积极地面对人生,而匆匆数十年就如此活了下来。
常常怀着积极良好的期待,期待着前程充满光明与希望,期待着我们的美好梦景终能实现,从这中间,可以生出巨大的力量来。只要有一个积极的希望,我们就能够坚定不移的朝着梦想走下去,不管路途多遥远,坎坷艰辛有多少。就算最终只是夸父追日!
 
家长们你们知道吗?
家长:“孩子的笑脸都给了同学,回家就板着脸面对我。”想到自己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如今自己的十句话还抵不过同学的一句话,家长们都有点心酸。
咨询师:这种情况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片断,孩子要试着从小孩到成人的必将经历心理断乳期,此时,同龄人的友谊就成了心理断乳期的食粮。因为同样的发展和变化,使得青春期的同龄人经历着同样的感受,体验着同样的需求,他们每个人都在完成着生活重心的转换,一同经受“成长的烦恼”一同品味“成长的欢欣”。喜欢和同龄人接触,因为有共同语言、容易产生共鸣。而到了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面对家长,他们有压力,和同学在一起他们更轻松快乐,更容易彼此依赖。因此,家长不必太忧心,在交流中应反省自己的交流方式,少说教、指责,多体谅孩子,相信孩子会有所转变。
心灵小故事
蓝丝带的故事
我们很容易看到别人的优点。像是某人很漂亮啦,工作能力很强啦,人缘很好啦,但我们很少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及自己的价值。有鉴于此,美国的布里居丝(Helice Bridges)女士,发起了一个叫做蓝色缎带的运动,希望能在公元二千年的时候,每一个美国人都能拿到一条她设计的蓝色缎带,上面写着:"Who I Am Makes A Difference",也就是我可以为这个世界创造一些价值的意思。她处处散发这样的缎带,鼓励大家把缎带送给家人和朋友,谢谢这些在我们四周的人。她也四处演讲,强调每个人的价值。结果因为这些缎带的传送,引发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也改变了许多人的生命。
其中有一个故事十分发人深省:有一次这位女士给了一个朋友三条缎带,希望他能送给别人。这位朋友送了一条给他不苟言笑、事事挑剔的上司,他觉得由于他的严厉使他多学到许多东西,另外他还多给了一条缎带,希望他的上司能拿去送给另外一个影响他生命的人。他的上司非常的讶异,因为所有的员工一向对他是敬而远之。他知道自己的人缘很差,没想到还有人会感念他严苛的态度,把它当作是正面的影响,而向他致谢,这使他的心顿时柔软起来。这个上司一个下午都若有所思的坐在办公室里,而后他提早下班回家,把那条缎带给了他正值青少年期的儿子。他们父子关系一向不好,平时他忙着公务,不太顾家,对儿子也只有责备,很少赞赏。那天他怀着一颗歉疚的心,把缎带给了儿子,同时为自己一向的态度道歉,他告诉儿子,其实他的存在带给他这个父亲无限的喜悦与骄傲,尽管他从未称赞他,也少有时间与他相处,但是他是十分爱他的,也以他为荣。当他说完了这些话,儿子竟然号啕大哭。他对父亲说:他以为他父亲一点也不在乎他,他觉得人生一点价值都没有,他不喜欢自己,恨自己不能讨父亲的欢心,正准备以自杀来结束痛苦的一生,没想到他父亲的一番言语,打开了心结,也救了他一条性命。这位父亲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自己差点失去了独生的儿子而不自知。从此改变了自己的态度,调整了生活的重心,也重建了亲子关系,加强了儿子对自己的信心。
就这样,整个家庭因为一条小小的缎带而彻底改观。
我们是可以创造奇迹、创造不同的人,不论我们是谁,都有这样的能力。也只有如此,我才能看到这世界的美好、光明的一面,也才能生活得愉快,真正的去爱,去创造生命。
感恩的心
张开的双手已长满阳光,一步一步,美好的一天在手中升起。。。。                                                       福州三中 心理教研室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4号  闽ICP备07502183号-1 Copyright @ 2002—2017 版权所有:福州第三中学 技术支持:三五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