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成为此次“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发布时间:2009.03.12

浏览次数:9182

来源:中国教师报

  3月5日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使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教育公平再次成为此次“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关键词:教育公平

  王玉凤:择校费已经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人们经常能发现这样的奇怪现象:两所小学(或者中学)也许仅仅相隔百米,但其中的一所因为占据了优质教育资源被称为“牛校”,在每年大笔收取动辄数万元择校费的“支援”下,校园优美、学生爆满、教师高薪;而另外一所学校却由于是所谓的普通校,校舍凋敝、教师无奈,不用说几乎没有择校生,片区内的学生还在不断流失。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教授王玉凤说:“这种差距所反映出的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也是教育体制改革中一个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破解的难题。更为严重的是,择校费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朱清时:特长生加分对农村子弟不公平,重点中小学应该取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朱清时表示,教改中的特长生加分不应该鼓励,因为这种作法对农村子弟不公平。“特长生如果要从事一些特定专业,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高考改革,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包括他的特长。我们现在很多的改革,像特长生加分,往往农村子弟没有话语权,结果搞来搞去都是城市子弟,尤其家庭背景好的子弟的特权了。”

  “重点学校由于集中了优势的教育资源,有优秀的老师和办学条件,在当前考试的指挥棒下,升学率相对较高,自然许多学生都想挤进重点小学或是中学。”朱清时说,就因为大家都想来挤,但学校的招生数量又是有一定限额的,谁最后能挤进呢?大多数是有钱有关系的家庭的子女。

  《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显示,全国有508个县,每县平均5所小学不足一名外语教师。朱清时说,现在边远贫困地区优质的中小学太少,这样的教师队伍,加上高考要考外语,导致这些地方大多数孩子不能上大学,即使上了大学,也进不了好大学,读到研究生的就更少了。所以,现在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中,来自农村的、贫困地区的孩子越来越少,“这是很大的教育不公平”。

  顾也力:解决教育公平不能仅靠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顾也力教授认为,要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教育本身,而要从医疗、住房、社保劳保等方面入手。城乡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难以实现公平教育。因此要把钱投到农村去!要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努力改善农村教师待遇问题,尤其是少数边远山区更要加大投入。

  庞丽娟:尽快调整城乡倒挂的不合理的教师编制标准

  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政策是2001年制订的。按照这个标准,城市、县镇和农村的生师比,小学分别是19∶1、21∶1和23∶1,初中生师比则为13.5∶1、16∶1和18∶1。“这一编制标准以压缩编制和效率优先、城市优先为导向,存在编制标准整体偏紧、城市偏向和城乡严重倒挂的突出缺陷。”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代表说。

  这个标准实行几年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编制大幅减少,全国和各地中小学教师编制数量整体压缩近10%。据庞丽娟代表了解,山西省实行2001年编制标准后教职工人数减少了5万,减幅高达15%左右。山东省济南市实际需要4.8万名中小学教职工,但按照2001年标准核定的编制数仅为4.1万个,编制缺口达7000余个,造成了中小学校运转和发展实际需要与人员编制的严重不匹配。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一人兼任几个班级的全部课程,周课时数平均为17~18节,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不少农村学校无法开齐、开足全部课程;一些农村学校更由于教师编制进口卡死而难以补充新教师,部分农村学校不得不为了保证学校正常运转而聘用代课教师。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紧缺、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广大农村儿童“学有所教”和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之一。

  庞丽娟代表建议,尽快调整城乡倒挂的不合理的教师编制标准,抓紧研究和建立“新双轨制”编制标准,而且,编制标准应该转变为向农村倾斜。

  刘红宇:完善农村教育投入体制缩小差距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红宇认为,农村地区广大群众受教育水平和受教育机会明显落后于城市。要缩小这种教育差距,促进城乡之间协调发展,必须完善农村教育投入体制。

  他说,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构成,只有8%由中央财政支出,另外92%则由各级地方财政支出,其中大部分由县级以下财政支出。相当一部分县级政府财力严重不足,尤其是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明显捉襟见肘。地区间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不平衡,决定了以县为主投入体制不能保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具有全国性公共物品属性。”刘红宇说,“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应该实行以中央为主的投入体制,确立农村义务教育在国家中央财政中的重要和优先地位,切实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

  2008年年底,国务院通过了《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

  关键词:绩效工资

  庞丽娟:及时兑现教师绩效工资

  在回答网友提问时,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庞丽娟说,《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工资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但由于历史欠债和现实制约,各地落实情况不一。这次国务院再次出台政策,就是要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要求落到实处,从根本上保证他们的收入水平。

  庞丽娟说,落实这一政策,关键是建立有效的执行机制。要明确执行主体,确定经费来源和各级政府投入比例。鉴于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各地在具体落实的时候应当区别对待。东部地区资金投入应当更多考虑由地方政府来承担,中西部则可以考虑由省级统筹,中央加强专项资金扶持力度。

  张群:好的政策还需要好的实施细则

  “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但公务员工资水平怎样界定?”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控江中学校长张群在小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谈到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面临的几个实际问题。

  他还指出,在我国,目前还存在一些完全中学,甚至有12年制的实验学校,界定教师是义务教育教师,还是高中阶段的教师,也是个难题。还有文件中所说的“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张群认为是“剪不断,理还乱”。他以上海基础教育的发展历史为例,在1997年前,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完全中学,到1997年后才开始在重点中学中逐年剥离初中。如今事过境迁,初、高中教师如何界定是个问题。

  此外,如何界定学校中职工这一群体的工作性质,兼顾其利益,张群认为也是个不能不考虑的问题。事实上,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职工中有的也具有和教师相对应的职称系列。

  张群认为,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时,必须处理好历史和现实的方方面面的关系。好的政策,还需要好的实施细则,才能使政策发挥其应有的效应,才真正有利于我国基础教育健康而和谐地发展。

  他建议,从稳定教师队伍的角度看,对公务员工资水平,各省市应该有统一标准,即界定其省市公务员工资的平均水平。之后,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这对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事教育、终身从事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确实具有重要意义。

  朱鸿民:教师应确定为公务员

  在3月5日下午全国政协教育界别的小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院长朱鸿民在发言中提出:既然已经提“不低于”,我看不如直接将中小学教师确定为公务员。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师的待遇。

  现在,日本、韩国、法国的教师是公务员,朱鸿民认为我们也完全可以这样操作,“只是政府愿意下多大决心的问题,是国家的钱怎么花的问题”。

  也有委员对此持谨慎态度。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认为,教师身份是不是公务员,“不是问题的实质”,关键是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保教师的实际收入不低于公务员。

  不论是党的十七大,还是去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有“重视学前教育”的表述。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学前教育受到重视也是自然之事。

  关键词:学前教育

  张琼:将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局副局长张琼说,在贫困山区幼儿教育这一块,国家目前还没有政策性的投入,地方财政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他们那个地区的农村,2~6岁幼儿的入园率非常低;即便有幼儿园,也多为民办。张琼代表希望国家对贫困山区的幼儿教育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呼吁国家将贫困地区农村的幼儿教育和高中教育率先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李和平:“义务学前教育”有点超前 暂时先“治标”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表示,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目前可能还很难做到,有点超前。学前教育暂时要“治标”。目前,学前教育更多是靠社会力量办学,在土地、房产、教师编制等问题上都缺乏规范,缺少法律依据。学前教育很多部门都在管,但责任比较乱,关键是没有法可依。李和平委员认为,当前虽然不能治本,但治标要有相关办法,在规范、突出问题治理等方面,政府应对学前教育出台相关的措施。

  朱永新、谢华安:学前教育应该立法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农科院院长谢华安分别向两会建议应进行学前教育立法。

  朱永新代表提出,随着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广大家长对提供质优价廉的学前教育的呼声和需求更加高涨。同时,《教育法》所规定的四个独立学制阶段中,只有学前教育没有立法,学前教育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不顺,政府责任不清,难以建立健康的学前教育管理秩序。因此,学前教育立法迫在眉睫。

  谢华安代表在议案中指出,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存在着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偏低,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贫困家庭和农村留守幼儿的受教育权利未得到保障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立法把学前教育纳入法制轨道进行制度化管理。

  两位代表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组织、启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立法调研,抓紧制定《学前教育法》,重点明确学前教育的法律性质、政府责任、国家标准、投入和条件保障、幼儿园编制等问题,以确保学前教育事业在法律的保障下健康发展。

  其他声音

  赵丽宏:有必要建设大型“西游记”乐园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不赞同中国内地引进迪斯尼乐园,“中国的小孩如果他们在童年时代,最美妙的记忆是一个美国的乐园,这是一种悲哀”。赵丽宏建议,以中国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的《西游记》为基本的创作蓝本,由国家权威部门牵头,举全国之力,邀集经济、文化艺术、科技教育界高人,论证、策划、筹建有中国特色的“西游记”大型乐园。

  言恭达:要重视慈善文化的培育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江苏省委副主委言恭达建议,选一个合适的日期作为全国慈善日,开展系列慈善文化的宣传活动,以此号召社会各界积极投入慈善活动。当前应从学生入手,建议学校每个学期开展几次慈善方面的讲座、讨论以及课外活动,使学生从小就养成无私奉献、扶贫济困的优良品德,让慈善成为公民的日常生活方式。

  朱永新:应该在中小学开展写字教育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中小学写字教育和中小学生的写字状况令人担忧。目前,写字课普遍被取消,多数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议,由教育部出台文件,把写字课纳入全国中小学正式的课程表中,在日常考试和中考(笔试)时,对卷面书写状况和水平至少安排一定的分数予以评定,高考的作文也要把卷面书写作为标准之一。

  彭富春:语文教材文言文比重应超过白话文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彭富春认为,尽管文言文有一定的缺陷,但文言文具有不可否认的多重价值,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发展和统一的功能。“在中小学教学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他建议在修改中小学教学大纲时,应加大文言文在语文课中的比重,文言文应超过白话文的内容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4号  闽ICP备07502183号-1 Copyright @ 2002—2017 版权所有:福州第三中学 技术支持:三五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