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科学发展观与当代青年》

发布时间:2008.12.12

浏览次数:7136

来源:团委

科学发展观与当代青年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05-11-7 上午 11:41:27
 
   10月8日至11日中共中央正在举行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像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强调的:做好“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青年是成长的群体,青年是发展的群体。青年人期待着发展的机遇,最重要的是把握住发展的机遇。认真学习、正确认识、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对于正在成长、发展中的青年人来说很有意义、十分重要。
 一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同志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提出的指导中国社会前进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指导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
   发展是硬道理,世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之中,这也包括了对发展这个道理本身的认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和遇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新挑战。围绕着如何实现又快又好、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党继续进行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在坚持邓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的基本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解决“什么是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对于科学发展观,笔者认为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理解和体会: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显现阶段性特征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实现了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发展战略目标,实现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2003年中国人均GDP达1000美元。从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普遍情况看,处于这样一个发展水平的社会往往是,既有巨大的发展动能,又有多种问题和风险;既处于加快发展的机遇期,又处于多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我国的情况也不例外,在持续多年大发展之后,也遇到了诸多的问题,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在扩大,就业压力增大,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等一系列新的问题摆在了面前。这些问题有许多恰恰是发展中带来的,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我们就不能更好的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思考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很低,迫切的任务是改变当时的贫困面貌。发展,快速的发展,是全党全民的共识。然而,随着发展,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社会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新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发展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发展的结果应当怎样分配和享有。人们终于意识到,发展本身并不是目的,发展是为了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进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在实现了经济发展之后,人们还要进一步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实现更广泛的社会权利与自由,还要建立起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等等。总之,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物而是为了人,是为了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在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和总结现代化发展规律性的宽广视野中提出来的。经济发展、物质财富是人类普遍的追求。然而,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曾经走过弯路,有过不少经验教训。其中一个十分重要,也是十分深刻的教训,就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对环境与资源问题的重视,结果造成了严重的环境与生态破坏,既造成了发展中的巨大的负面作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浪费等问题,又妨碍进一步的、可持续的发展。中国是人口大国而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中国不仅不应当,而且也根本不允许重复西方工业化、现代化的老路。中国只能走一条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概括起来说,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就是让中国走上一条注重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的道路、注重以人为本的道路、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正确地认识科学发展观,也就意味着了解了中国未来将走的道路,也就是了解了青年一代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成长的环境。青年人就应当在现在的学习和实践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自己的理念,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增长相应的才干。
   青年人应当认清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搞清楚中国社会未来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哪里。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扩大就业,保护环境等,将是中国未来需要解决的最重大的问题。显然,青年一代的知识结构、就业取向应当符合这一趋势。符合了这个趋势,就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更有利于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青年人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从重物质到重精神,从重技术到重人文,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规律性的历史现象。人们必须首先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方面的需求,才能转向思想、文化、艺术方面的追求。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特别是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大跨越。未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物质文明大发展的基础上必然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未来的这一领域必定是青年人建功立业的广阔天地。
   青年人最敏锐,最前卫。有些青年人把自己的敏锐和前卫表现在了娱乐和追求时尚上面。然而,笔者以为这并不是惟一或最有意义的选择。如今真正有意义的,真正“酷”的,是环境与生态保护。因为,在绿色的标志下,人类已经把视角从关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扩大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放于天地之间。今天的青年人应当是有环境意识、绿色意识的新一代,这是真正在为人类的未来思考,这是真正前卫的思想,而青年人是属于未来的。
   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树立,这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更是青年一代的幸运。科学发展观为青年成长、成才创造了无限广阔的空间。认清时代发展的方向、把握发展的趋向,拥有积极的态度,扎实刻苦地努力,青年人就一定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抓住发展的机遇,大有作为。
 
(《中国青年报》2005年10月09日)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4号  闽ICP备07502183号-1 Copyright @ 2002—2017 版权所有:福州第三中学 技术支持:三五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