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全市“基层团建创新竞赛”活动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8.10.07

浏览次数:11352

来源:福州三中

 
 
关于开展全市“基层团建创新竞赛”活动的通知
 
:
 
市直学校,福州一中、福建师大附中团委:
接团市委《关于开展全市“基层团建创新竞赛”活动的通知》,各学校可根据学校团工作实际选报项目(在“基层团建创新竞赛”活动参考项目中选择),并于10月21日之前将《“基层团建创新竞赛”活动项目申报表》上报市教育局团委。
 
 
 
 
 
共青团福州市委文件
 
团榕委[2008]58号
 
关于开展全市基层团建创新竞赛活动的通知
 
各县(市)区团委,市直属局(公司)、大中专院校团(工)委:
为深入贯彻团十六大和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基层团建创新活动,鼓励和支持全市各级团组织先行先试,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团建工作的新机制,推动我市基层团建工作取得新的发展,根据团省委《关于开展全省基层团建创新竞赛活动的通知》(团闽委[2008]19号)文件要求,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团市委机关干部驻县级团委开展支持推动基层工作,团市委决定,从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在全市各级团组织中广泛开展“基层团建创新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主题:团建创新促先行
二、竞赛目标:
以县级团委为桥头堡和前沿阵地,按照“尊重主体、创新模式、增强覆盖、促进活跃”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智慧和力量,结合各县域、各单位特色,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开展基层团建创新竞赛活动为载体,走进基层抓覆盖,走进青年求影响,力争实现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到全体青年,团的工作和活动影响到全体青年。
三、竞赛口号:不拘一格建组织  走进青年是关键
四、竞赛内容:
1、探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把握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努力创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和载体,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要改变传统的说教方法,善于把党团组织的“大道理”转化为青年能接受的“小道理”。要把思想引导与关心服务结合起来,既关注青年成长发展中的“大事”,又关注青年工作生活中的“小事”,引导青年自觉按照党的要求健康成长。
    2、完善落实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团干部选拔配备和管理使用机制,推优入党和推干荐才机制,县、乡两级团委统一换届机制和党团基层组织统一评估机制;探索形成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考评机制;借助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建设,探索基层团组织骨干的网络化培训方式;善于利用党员活动中心等阵地资源,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有效服务基层党的建设。
3、探索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新模式。鼓励基层团组织按照“十建一联”的模式探索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基层团建“十建一联”参考模式见附件4)。打破以往不同程度的封闭割裂状态,探索区域团组织联动协作机制,实现跨行业、跨单位资源联合使用、项目联合开发、活动联合开展、队伍联合培养等区域共建体系。在农村,要抓住农村青年联络和聚集的新形式,大胆探索统筹城乡的团建模式,积极在产业链、协会、专业组织上建团。在社区,要把握好社区的根本任务和居住功能,充分整合社区内各类团组织的资源,实现组织联建、共同发展。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探索按系统、行业联合组建团组织,建立青年工作委员会,扩大团组织的有效覆盖。在学校,要围绕育人这个根本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切入点开展团的工作,努力构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团队分层思想教育体系,一体化推进学校团队建设。在“两新”组织,以推进非公团建工作“双百计划”为抓手,以规模企业为重点,以突出服务为根本,坚持因企制宜灵活建团,力争2008年底前实现“双百”目标。
4、有效引导青年组织和青年自组织健康发展。探索依托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中心等青年组织发挥联系青年、凝聚青年的作用,着力提高团组织的辐射力和凝聚力。探索团组织与青年自组织联系的有效方式,探索团结、引导、管理青年自组织的有效办法,积极在有条件的青年自组织中建立团组织。探索建立社区性、区域性网络虚拟青年社团,扩大团组织对零散、流动团员青年的影响,探索团组织与影响较大的网络虚拟青年社团保持联系和积极引导的有效方式。
5、大力推进团内民主建设。重点推进基层团内民主选举制度创新,大力推进基层团组织班子以直选、公推、竞争上岗等方式进行选拔配备。探索建立团务团情公开制度、团委委员责任制、团干部述职评议制、团干部工作谈话制等制度。探索推行“团干部联系团员”、“团员联系青年”、“团员设岗定责”等制度,为团员青年发挥作用提供舞台。
6、推行基层团建规范化工作。按照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各领域基层团委和团(总)支部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大示范推广和检查考核力度。健全完善团费收缴、团员教育评议、年度团籍注册、团员组织关系接转等工作机制,特别是建立团员流入地与流出地工作对接机制,推广实行流动团员团籍双管理制度。
    7、加强青少年工作理论研究和制度创新。探索利用社会力量加强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研究的有效途径,建立团组织主动参与党委、政府青少年政策的制订和承担政府青少年事务的方式和机制。不断总结和推进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制度。积极探索团队传统工作品牌在新时期青少年工作中赋予的新内涵,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创新运行模式。
8、探索创新面向青年的新型联系服务载体。根据青年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开发服务项目,建立活动机制,培育青年能人。探索利用网络服务青少年的方法和途径。积极开发团属信息网络平台,主动加强与当地主流媒介的合作。探索在各大青少年活跃频繁的主流网站平台建立团组织,依托“网上论坛”、“聊天室”、“QQ群”、“手机短信”等载体,使信息网络平台成为共青团影响青年的新形式。
   五、竞赛形式:
“基层团建创新竞赛”活动以县(市)区、市直属团组织为单位申报,以项目管理的模式推进,通过竞赛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申报和领办具体的项目来推动整个面上的团建工作。竞赛以县(市)区团委为重点,团市委直属局(公司)、大中专院校团(工)委积极参与,以乡镇(街道)、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楼群、市场、工地等为具体平台。在项目的设置和申报上要统筹安排,注意点面结合,既要突出重点的单项活动,又要兼顾全面的整体工程;既要体现试点单位的特色和成效,又要兼顾面上的典型示范作用,形成百花争艳的团建创新局面。
    六、竞赛步骤:
  1、项目申报。全市各级团组织结合实际情况,参考备选项目(见附件2),确定符合“基层团建创新竞赛”活动的具体项目。各县(市)区团委申报至少5个以上创新项目,其他直属团组织申报2个以上,多报不限,并于10月20日前由各县(市)区、直属各单位团组织填写《“基层团建创新竞赛”活动项目申报表》(见附件3)上报团市委组织部。
   2、试点立项。团市委根据申报项目的广度、深度和示范意义,确定一定数量的项目作为全市“基层团建创新竞赛”活动的试点项目,指定专人跟踪联系指导。未入选试点的申报项目,由申报单位自行组织开展。
3、调整实施。创新竞赛活动全面推开后,团市委将定期召开“基层团建创新竞赛”活动工作例会,督查试点项目工作开展情况,交流其他申报活动实施进程。同时,将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对项目数量和内容适当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各个试点项目稳妥有序、扎实有效地开展。
   4、评比表彰。竞赛两年内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竞赛时间起迄为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第二次竞赛时间起迄为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团市委将于2009年8月,根据各个项目开展的实际效果进行专项检查评比,评比内容主要是比组织覆盖,比团建创新,比服务青年,比活力体现,比项目落实,比能人培养,比典型树立等。根据评比结果,团市委将及时给予表彰奖励,总结优秀项目试点经验,以成果汇集、现场推进、分片交流等形式向全市进行推广。
七、竞赛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团市委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具体名单见附件1)。各县(市)区、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同时,要主动向各级党政领导汇报,争取将这项活动纳入到当地党建和社会工作创新的整体计划。
    2、试点先行,务求实效。各县(市)区、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选好团建工作创新领域,试点先行。一方面,结合正在开展的团市委机关干部驻点县级团委开展支持推动基层工作,每个驻点干部要参与配合所在县(市、区)团委开展基层团建创新竞赛活动。另一方面,根据各县(市)区、各单位申报,确定并公布一批市级团建创新试点单位,由团市委领导班子和机关各部室分别挂钩联系,推动工作开展。各县(市)区团委也要相应确定若干个县级试点单位。
   3、营造氛围,鼓励创新。各县(市)区、各单位在工作推进中,应尊重和倡导基层的首创精神,善于调动基层团干部的主观能力性,积极选树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且成效显著的优秀典型,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团市委将借助新闻媒体、团属宣传阵地,对各县(市)区、各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宣传,并将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向各级党委通报,纳入各级团干部评先评优的考核范畴。创新竞赛活动后,各级团组织还要善于将创新成果进行总结提升和推广,推动全市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上新水平。
 “基层团建创新竞赛”活动期间,请各级团组织及时将进展情况、实施效果以简报的形式报团市委组织部。
 
联 系 人:陈曦
联系电话:83666070(电话及传真)
电子邮箱:fzyouthzzb@163.com
 
附件:1、团市委“基层团建创新竞赛”领导小组名单
2、“基层团建创新竞赛”活动参考项目
3、“基层团建创新竞赛”活动项目申报表
      4、基层团建“十建一联”参考模式
 
                   共青团福州市委员会
  2008年10月6日
 

抄送:市委组织部,团省委组织部,市领导周振华、王玲、时小雨
      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团市委直属单位党委部门,各县(市)区分管共青团工作的领导
附件1:
 
团市委基层团建创新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长:
    陈奕辉    团市委书记
副组长:
王  城    团市委党组成员、副调研员
  员:
    王询斌    团市委常委、统战联络部部长
林  巍    团市委常委、宣传维权部部长
陈  靖    团市委常委、办公室主任
肖善颖    团市委常委、青农部部长 
    林宇舟    团市委常委、青工部部长
俞  琦    团市委组织部部长
黄丽云    团市委学少部部长(主持编辑部工作)
苏夏铃    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主持学少部工作)
   下设办公室(在团市委组织部)
主  任:俞  琦(兼)
成  员:陈  曦
 
 

附件2:      
基层团建创新竞赛活动参考项目
 
1、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团组织设置和作用发挥
2、农村团组织设置和作用发挥
3、社区团组织设置和作用发挥
4、青年中心建设和作用发挥
5、青年工作委员会设置和作用发挥
6、学校团队建设和作用发挥
7、青年社团培育
8、青年网络虚拟社团建设
9、青年自组织的引导和管理
10、青年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11、共青团区域联动和协调机制探索
12、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深化
13、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机制
14、乡镇(街道)青少年事务管理机构建设
15、团的培训制度和方式创新
16、团干部直选工作
17、团员青年教育管理工作
18、规范“推优入党”工作
19、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建设
20、团内民主制度建设
21、流动团员管理
22、团工作考核机制
23、中学生业余团校建设
 附件3:
“基层团建创新竞赛”活动试点单位申报表
单位(盖章):             填表时间:2008年  月   日
团组织
名 称
 
行业
类别
 
团建创新项目名 称
(根据所选领域,自行设计工作项目)
 
 
 
姓名
 
联系电话
 
出生年月
(岁)
 
性别
 
学历
 
政治
面貌
 
任职
时间
 
团组织
团员
总数
 
35岁以下
青年数
 
团青比例
 
专兼职
团干部数
 
2007年工作
经费(元)
 
自筹(元)
 
行政拨付(元)
 
自创
(元)
 
地址
 
邮编
 
项目
内容
及步骤
(另附页,2000字以内)
近3年主要获奖情况
 
所在
单位
党组织意见
 
 
 
 
(签 章)
  年 月 日
县级
团组织意见
 
 
 
(签 章)
  年 月 日
说明
 
 
 
 
 
 
 
 
 
 
 
 
 
 
注:行业类型指农村、机关企事业、城市社区、学校和“两新”组织。
附件4:
 
基层团建十建一联参考模式
 
“十建”:独立建团、联合建团、协会建团、社区建团、市场建团、产业建团、园区建团、楼宇(公寓)建团、社团建团、动态建团。
“一联”:社团联系。
独立建团。对规模较大、团员青年数量较多的企业和单位,一般要独立建团;对规模较小、团员青年数量较少、暂不具备独立建团条件的企业,可以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建立联合团组织,也可以挂靠其它团组织或依托协会建团;对暂不具备建团条件的非公企业,可以先行建立青年社团或青年联谊会等组织,待条件成熟后,再建立团的组织。
联合建团。充分发挥镇团委的龙头带动作用,按“1+X”的组建模式,改革农村基层团组织设置。具体模式有:村村联建型。建立中心村团总支,将团建薄弱村或是团员人数较少、缺乏特色产业项目、活动难以开展的村和大村、强村合并,实现强弱联合或弱弱联合,建立团支部或团总支(团委),走以村带村的路子。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原则对村的团支部进行联合组建,以海选的形式成立团总支,并采取经费联出、活动联办的方式开展工作。村校合一型是将行政村和所在地的学校团支部合并,或建立以校为主的团支部,或联合建总支。村企共建型是将行政村和所在地企业团组织联合,搞以企带村、基地带村、以村带企或村企联建模式。
协会建团。在农村,大力发展青年协会,把支部建在协会上。按照“组织随人走,团随青年建”的原则,依照“协会建团、团带协会”的方式,依托专业协会、青年科技示范区(基地)等农业协会链条组织,把团支部建在协会上,培养青年能人,直选产生协会团支部书记。协会团支部实行属地管理,既可以独立隶属于村团支部,也可以与原来的村团支部并存,一并由所在乡镇团委管辖。城市青年协会建团可参照此法实行。
社区建团。在社区,大力发展青年中心,坚持属地化管理,理顺隶属关系,构建“基层团委+青年中心+协会(社团)”的新型社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体系。成立以街道团委书记为主任,以社区单位团组织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团的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协调、调度社区团的工作,全面负责社区的青少年工作,拓展团的工作领域,推动社区团的工作全面发展。可成立社区团组织联席会议和社区少工委,组建社区法律、医疗、家政服务、青少年维权等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和 “外来务工青年援助站”,有效地活跃社区团的工作。
    市场建团。在市场特别是专业市场从业人员中集聚了大量的团员青年,在专业市场建团组织是实现区域覆盖的有效途径。通过创新思维,在专业市场选调青年骨干力量开展团籍登记、民主推荐、公开竞选等筹备工作,成立市场团总支。班子成员可由市场管理层、商铺经营户和普通从业人员组成。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联建、挂靠和独立建团等多种方式,在有影响力的市场建立团组织,通过一系列公益活动及文体活动来丰富市场内团员青年生活,让消费者感受团组织的活力和魅力。
产业建团。就是在农业现代化的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建立龙头团委,在其辐射链或辐射圈内建立团总支、支部或小组,形成带状或区域性的产业团组织网络。做到哪里有产业,哪里就有团组织,保证团员跟着产业走,组织跟着产业建,队伍跟着产业干,为产业团组织带领团员青年投身农业现代化主战场提供用武之地。
园区建团。坚持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组织的原则,切实加强工业园区团组织建设。争取党委支持,以党建带团建,在工业园区成立团(工)委,在每个已经建党且团员数符合成立条件的企业成立团支部。同时,对具备条件的私营企业,实行直接兴建。对新兴的个体私营企业,坚持成熟一个、兴建一个的原则,根据团章规定的条件,随时建立团组织或几个小规模企业联合成立团组织。
楼宇(公寓)建团。主要针对城市社区。一是坚持青年自我管理的原则。大胆在楼宇(公寓)团组织中任用外来务工青年,与楼宇(公寓)管理人员协作做好团的工作。二是坚持高标准选配班子原则。要求由年龄在28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组织协调能力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团员青年组成。三是便于开展工作的原则。楼宇(公寓)团支部所覆盖的团员是指在开发区企业工作,但所在企业不符合建团条件而无法建团的,确定每座楼为一个团支部,每个楼层为一个团小组。在团组织的外围建立起兴趣小组,受团支部的领导开展活动。四是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公寓团组织结合实际,建立了包括团组织的工作职责,公寓团员发展、团籍管理、会议、活动、学习等一系列制度。
社团建团。在学校,规范发展各类社团,把支部建在社团中。社团建立团支部必须向校团委提出申请,由校团委直接管理,不与院系团委(总支)挂钩,但与其他团支部一同指导、考核、评比、表彰。社团团支部委员采用直选方式产生。对团员实行社团团支部和班级团支部“双重”管理。把支部建在社团中,有效地弥补了班级(院系)团支部在活动开展形式上的不足,是大、中学校教育青年、管理团员、凝聚学生的一个有效措施。
动态建团。对于职工流动性较强的企业,可采取“动态建团”的方式。针对企业工程全部实行项目化管理、在一个项目建设周期内团员青年队伍相对稳定集中的实际,采取“动态建团、项目化管理”的建团模式,坚持“组织随着项目走,团员流动到哪里,团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团的活动就开展到哪里,团组织的服务就做到哪里”,推行“支委负责制”(在项目点上由项目团支部的委员负责项目点团的工作,组织开展团的各类活动)+“临时团支部”(以一个项目完成期为限,在人员相对比较集中的项目点上建立临时团支部)模式,从而使团的组织跟随项目建到了各个项目点,团的工作也随之有效延伸到了各项目点。
社团联系。由团组织或青年联合会牵头,发挥基层骨干团员和团干部积极性,主动与当地青年社团及青年自组织取得联系,参与他们的组织和活动,支持引导各级青年社团和各类基层青年自组织开展活动,并提供和搭建活动平台,逐步增强团组织对青年社团及其骨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待时机成熟,可在社团基础上建团。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4号  闽ICP备07502183号-1 Copyright @ 2002—2017 版权所有:福州第三中学 技术支持:三五互联